家是遮风挡雨的港湾,不是暴风雨的源头。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诸如家庭暴力等不和谐因素,不仅严重危害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也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近年来,在反家暴的道路上,坪山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不断探索创新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搭建“法律服务、矛盾调解、心理疏导”三位一体维权服务阵地,有效提升反家暴和家事纠纷化解水平,为家暴受害者提供司法荫庇,撑起一片家庭和谐的晴空。2021年4月以来,坪山法院共受理32件涉反家暴案件,办结30件。 从“心”出发 升级“保护盾” “杨法官,我的丈夫又打我了,请帮帮我!”近日,脸上满布恐惧的贺女士匆匆来到坪山法院,哭诉说自己现在有家不敢回,就连上班都要躲躲藏藏,不知该怎么办。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贺女士的丈夫吴先生有家暴史,经常因为生活琐事殴打贺女士。2023年8月某晚,吴先生因电单车停车问题被激怒,拍桌子,拿凳子、易拉罐酒瓶砸贺女士(未砸中),短暂出门后还回来将家里的桌椅板凳砸烂。贺女士报警,民警、妇联出面协调未果,遂向坪山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坪山法院民事审判庭杨爱华法官迅速受理该案,展开调查,仅用时2天便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民事裁定书,并联合妇联、派出所等部门将裁定书送达受害人家中,督促施暴人切实履行裁定。 收到裁定书后,贺女士终于露出了舒心的笑容,激动地说:“法院作出人身保护裁定,对我的丈夫起到极大的震慑作用,给我的人身安全增加一层保护,心里踏实多了。” 令到!行止!人身安全保护令筑起家庭暴力“隔离墙”! “制止家暴,要敢于亮剑。近年来,涉反家暴案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仅今年上半年,我们就受理了涉反家暴案件19件,在同期家事案件中占比16.9%。截至目前,我们发出4份人身安全保护令,其中包含首份涉及恋爱关系的人格权益受到侵害的人身安全保护令,将适用范围从家庭成员或其他同住人员扩大到了具有婚恋交友关系或终止恋爱婚姻关系后的非家庭成员,实现对婚恋关系中妇女权益的全方位保障。”坪山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阳云其介绍说。 坪山法院“硬核”撑腰,还打出了一套组合拳。首先是成立家事审判团队,选配一批熟悉婚姻家庭生活、审判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善于干预家暴的法官办理涉反家暴案件,最大限度维护受害人的人身安全。其次是开启涉家暴类型案件“绿色通道”,为因遭受家暴到法院起诉离婚或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当事人优先接待、优先立案,畅通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维护通道。 用“情”办案 疗愈“隐秘伤” “鲍法官,感谢您帮我和我儿子走出家暴的阴影,让我们重拾对生活的信心。”7月28日一大早,坪山法院民事审判庭鲍忠琴法官就接到了当事人段女士的感谢电话。 家本应是温暖的港湾,但对于段女士来说,家却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丈夫的辱骂、威胁,让她和儿子不堪其苦。 “审理他们的涉家暴婚姻案件时,我们发现当事人及其家人存在心理问题,建议他们进行心理辅导。”针对当事人的心理现状,鲍忠琴法官立即委派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辅导与矫治。最终,经过法官的释法明理,心理咨询师的积极疏导,段某及其儿子跨越情感障碍,心理创伤得以愈合,段某的丈夫也心平气和地签收了法院作出的人身安全保护民事裁定,并保证不再对段某实施家庭暴力,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离婚、财产和子女抚养问题。 “把心理疏导引入涉家暴婚姻案件审理环节,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双方的创伤感,有了更多的人情味。”坪山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阳云其介绍,为了帮助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坪山法院建立了心理疏导制度。对涉暴双方进行“创可贴”式心理辅导,可以使双方负面情绪舒缓,防止家庭暴力的延续,杜绝暴力行为的升级。 据悉,2021年4月,针对家事纠纷具有强烈的情感、伦理及道德属性,坪山法院进行家事审判方式和机制改革,将现代心理学融入家事纠纷调解和处理,建立法律、心理“双干预”制度。 在该制度下,坪山法院推行“法官+心理咨询师+密切联系人”工作机制,实施“愈合式”纠纷诊疗法。首先是注重“问诊”,成立心理疏导工作室,全流程对当事人开展心理评估、家事调查、矛盾疏导及感情修复工作。其次是注重“共情”,邀请双方当事人共同亲友及居民组长等参与调解,发挥亲情影响与乡贤威望,合力做好规劝工作。最后是注重“家和”,主动将工作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最末端,联合社区、妇联等组织力量开展调解,推动多元解纷效能持续升级,让家暴等纠纷化解于诉前,化解在家门口。 自改革以来,坪山法院共受理家事案件765件,结案707件,其中调撤380件,调撤率54%。心理机构介入家事调查683次,出具评估报告406份,为诉讼双方提供心理疏导650次,进行案后回访120次,情感指导241次。 为“爱”护航 织密“预防网” “原来经常性的语言谩骂也属于家庭暴力行为。”“今天才知道原来有人身安全保护令这个有利武器。” 在马峦街道坪环社区文化广场,坪山法院民事审判庭李龙挺法官开展反家暴主题普法,广泛宣传家庭暴力的概念和类型、家庭暴力的危害和维权方式,呼吁广大群众遇到家暴要勇说“不”,引起现场群众的广泛共鸣与强烈反响。 反家暴不是一句口号,也不仅仅是“家务事”。抓前端、治未病,从“事后处置”到“事前预防”,从坐堂办案到入户普法,坪山法院开启反家暴宣传普法新模式。 搭建平台,提升普法广度。在传统普法形式的基础上,强化新媒体矩阵效应,构建“线上+线下”普法新模式,结合“三八”妇女节、法官三进等活动,全方位立体式宣讲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引导妇女强化维权意识,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新时代妇女形象。 深挖选题,提升普法精度。开展“订单式”普法,提高普法的针对性,从“大水漫灌”转为“精准滴灌”,不定期发布涉反家暴典型案例,对家暴案件的基本特征、原因进行分析,就防范家暴提出对策建议,进一步彰显司法裁判的教育、示范、引导、评价功能。同时深入社区开展专题讲座等,“面对面”就预防和制止家暴、反家暴的救济渠道等进行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反家暴的良好氛围。 创新形式,提升普法浓度。创设四大名著系列普法微动漫、“坪坪说法”动画快板等普法品牌,将家事纠纷典型案例融入微动漫、云课堂、情景模拟等形式,大力传播反家暴、心理建设等知识,让法治宣传可触可感,有效提升守法维权意识。四大名著系列普法微动漫先后荣获第四届广东省法治文化节“法治新时代”广东省2022年法治动漫微视频铜奖、第九届“金法槌奖”微视频类三等奖及网络人气奖。“坪坪说法”系列普法动漫荣获全省法院微电影微视频优秀奖,其中《坪坪说法·从大观园“招聘”看妇女权益保障》被广东高院评为新媒体好作品。 用司法的温度为家暴受害者开辟温暖的港湾,让每一个家庭都沐浴在阳光之下!坪山法院将继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凝聚反家暴合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有“温度”的司法服务和保障,以法治的“阳光”驱散家暴的“阴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