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何以解忧?唯有薪资不欠,兜里鼓囊! “没想到这么快欠薪就全额到账了。感谢法院悉心调解,帮我讨回血汗钱,送给我一份温馨的节日礼包!”元旦前夕,坪山法院石井人民法庭邓钰玮法官收到了当事人对其快速解“薪”忧的由衷谢意。 “薪”愁不愁,诉前调解解忧。坪山法院石井人民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力量,采用“诉前联调+司法确认”模式,高效快捷处理劳资纠纷,让劳动者在2天内拿到欠薪,达到1+1>2的社会成效。 小额欠薪 延宕三月 挖机工人小张捧着回家过元旦新年的车票,嘴角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然而几个月来,为了讨回欠薪,小张用尽了一切办法,建设单位及包工头皆不为所动,始终无法拿到应得的工资。 33岁的小张擅于开挖机,是一名外来务工人员。2023年3月,包工头老李将某建设项目的部分工程分包给小张,约定3月至9月期间,以225元每小时的单价由小张连机带人工在该工地作业。 工程完工后,包工头未能支付剩余款项6.5万元(包含挖机的租赁使用费和人工劳务费)。小张不甘心,在多次催要未果的情况下,多次大闹工地,但建设单位和包工头始终以各种理由推脱,不予结清。无奈之下,小张只得向工地所属地田头社区求助。 联调速调 两天到位 2023年12月27日,受田头社区调解委员会之邀,邓钰玮法官参与调解指导并提前介入调解。 “包工头分的包,欠的钱,跟我们没有任何关系。”“钱都投出去了,现在身无分文,没法结清欠款。”“我日夜劳作,抢工期,赶进度。完工了,却欠起了钱,你们还有良心吗!”起初,双方针尖对麦芒,建设单位推脱与己无关,包工头坦言没钱,小张则痛斥对方不诚信。
邓钰玮法官首先安抚双方当事人,及时疏导冲动心理,纾解负面情绪。随后引导双方理性沟通,发现双方的矛盾的源头在于建设单位,即建设单位拖欠包工头工程款,包工头拿不到工程款则拖欠小张劳务费,形成连环拖欠的“死结”。 “群众没有打不开的心结,也没有解不开的‘疙瘩事’。既然号准了矛盾症结,‘死结’也将变成‘活扣’。”邓钰玮法官与人民调解员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开展联动调解,从情、理、法多角度做双方当事人思想工作,敦促建设单位与包工头理解工人勤苦劳作的不易,释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协议约定欠款由建设单位代为支付,建设单位嗣后从建设单位与包工头未结算的剩余工程款中扣除。 “邓法官,我心里还是没底,能不能给调解协议安上‘保险锁’?”调解成功后,小张申请司法确认。邓法官立即依法审查调解协议的内容,现场作出民事裁定书,确认双方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有效,赋予强制执行力。第二天,建设单位依约向小张全额支付了欠薪。 “整个案件从诉前调解到司法确认,再到主动履行仅用了2天时间,体现了诉与非诉的有机衔接、深度融合,高效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坪山法院石井人民法庭庭长李旭春说。 民生无小事,解决欠薪问题不仅与群众生计休戚相关,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坪山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深入推进劳动争议调裁审一体化、“诉前联调+司法确认”等工作机制,切实为劳动者办实事、解难题,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真正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