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近年来,坪山法院紧扣高质量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始终将“调查研究”贯穿审执工作全过程,着力推出具有重要决策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调研成果,提出更多符合区情、顺应民意、贴近实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的司法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提升看问题的眼力,高位推进准确把握大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调查研究意识。健全完善常态调研、领导“挂帅”等工作机制,在全院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将调研工作作为提高审执质效、增强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加强理论学习,牢牢把准调查研究方向。专题学习调查研究领域学术论文、理论文章、调研报告、工作总结等,增强做好调查研究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坚持精选课题,围绕中心服务发展大局。紧扣中心工作与当前难点热点,精准选取服务创新发展、融入诉源治理等一批调研课题,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法院事业。 二是提升察民情的听力,畅通渠道回应群众关切。搭建群众诉求服务中心“连心桥”。高标准建设群众诉求服务中心,紧盯群众急难愁盼、堵点痛点问题,擦亮“接诉即办”治理名片,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今年以来,群众诉求即时办结率100%,诉求转办按时办结率96.15%。畅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听诊器”。深化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一号通办”建设,打破壁垒畅通沟通渠道,回应关切传递司法温情。今年以来,接听热线6706次,热线接通率100%。构建能动司法“鱼水情”。积极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助推矛盾多元化解,切实加强矛盾纠纷的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维护辖区和谐稳定。 三是提升走基层的脚力,把准脉搏理清工作思路。坚持“开门办”,广泛聚民意。不定期举办征求意见座谈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等参加座谈会,听取社会各界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吸收转化为推动法院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举措。推进“家门办”,主动解民忧。系统开展“大走访、大座谈、大起底”行动,主动上门走访问需到户,帮助联系点、基层单位、项目一线,摸清实情、分析症结、破解难题,把群众之事办好办精办实。突出“精准办”,聚力护民益。开展掣肘问题“攻坚突破”揭榜行动,聚焦辖区发展面临的各类司法问题和机制障碍,着力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四是提升谋事功的脑力,对标施策解决突出问题。突出前瞻性,提升工作决策“科学化”。坚持调研工作紧扣法院阶段性中心工作展开,通过调研为领导决策摸清情况、找准问题、明确重点。近三年来,共形成专题调研报告30余份,归纳突出问题90余条,提出对策建议100余条。突出实践性,提升审判执行“大质效”。紧密围绕审判工作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工作,及时转化为指导性案例或规范性文件。近三年来年,共有18个案例被《法治日报》《人民法院报》等刊载,编纂财产损失保险合同纠纷类案审理指南,推动全市法院统一类案裁判标准。突出统筹性,书写高质量发展“大文章”。努力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等工作方案,并针对调研及审判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近三年来,共发出司法建议17份,涉及14个企事业单位,均收到有效反馈,力促相关领域源头治理、长效常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