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深圳市坪山区人民法院 > 新闻资讯 > 坪法快讯
 
坪山法院“情感治疗”巧解婚变危机
日期:2021-11-02 17:41:11 | 来源:本网 | 【打印此页】
 

感情不和是大多数夫妻离婚的理由,而这个理由背后,往往是夫妻沟通障碍的困境。帮助夫妻找到矛盾的症结,解开沟通的困局,是促进婚姻和睦家庭幸福的关键所在。

对此,坪山法院在家事审判中创新引入心理辅导机制,建立法律、心理“双干预”制度,切实发挥家事审判对夫妻关系的诊断、修复和治疗作用。近日,坪山法院在一起离婚纠纷案中提供心理辅导服务,通过心理疏导、婚姻辅导等“情感治疗”方法,帮助双方当事人走出心理困境,成功化解了濒临劳燕分飞险境的婚变危机。

红灯高亮 因债生恨诉讼离婚

女方林某与男方张某于2018年7月认识,2018年12月结婚,2020年7月生育一女。2020年5月,夫妻俩开设一家奶茶店,女方以自己的名义贷款20万元用于奶茶店日常经营。由于受疫情影响,奶茶店生意惨淡,五个月后以倒闭关张告终。

银行贷款20万元,前期投入10万元,奶茶店倒闭后,女方不仅投资全打水漂,还债台高筑。危难时刻,女方希望丈夫与其共度时艰,一起还贷。但丈夫婉言拒绝,表示自己也有网络贷急需还,暂时无力与林某一起还贷。女方不相信丈夫所言,认为丈夫在欺骗自己,且另有所图,于是争吵不断,最终向法院起诉离婚。

    心理疏导 抚平情绪找准症结

收案后,承办法官鲍忠琴仔细阅读案卷,发现该案案情简单,夫妻间的矛盾轻微可调。但由于女方对男方芥蒂已深,两人在调解现场争吵激烈、互不退让,导致调解工作一度搁浅。为找准产生夫妻矛盾的症结,承办法官随即启动心理辅导机制,委派心理辅导师介入调解工作以期解开心结消除矛盾,化解双方婚变危机

心理辅导师采用背靠背方式,分别为女方进行心理疏导,为男方进行调解开导女方一开始不愿多言,后来在心理辅导的引导下,敞开心扉大倒苦水,讲述了丈夫的种种自私行为以及对待家庭的态度。女方怀疑男方有网络赌博的不良嗜好,因为男方收入所得一直用于还债,且婚前及婚后一直向女方或他人借钱,甚至连家里的小轿车都抵押出去。经过心理疏导,女方渐渐放下抵触情绪,愿意就家庭债务问题重新协商

调解开导过程中男方表现失落,他表示不同意离婚。对于女方指出的种种问题,男方承认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但坚决否认有网络赌博行为,之所以举债不断,皆因网络风投失败后网络借贷,债务窟窿越来越大,而初衷是想增加收入改善家庭生活水平。男方对女方亦有不满,认为女方掌控欲强,遇事懒得与女方商量,包括自己的债务问题,同时,为了挽回女方,愿意积极为女方还贷

经过单独疏导与调解,双方均感释怀,女方也愿意坐下来和男方“好好谈谈”。

婚姻辅导 走出困境重归于好

眼见柳暗花明,不料双方再起波澜。女方反馈,调解和好期间,男方口头上答应得好好的,行为上却未见实施,本性难改不可信。承办法官问明原委后得知,男方其实已筹措好了还贷所需的部分资金,只是在婚姻关系里很被动,尤其在女方强势性格下养成了逆来顺受的习性,遇到问题奉行“三不”,即不解释、不沟通、不回复,故再次引发了女方的不解与愤怒。

通过四次心理咨询辅导,承办法官发现双方并没有实质性的矛盾,而是夫妻沟通出现了问题。男方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遇到问题的时候,容易把自己封闭起来。而女方性格开朗,大大咧咧,有什么说什么。每次女方谈论夫妻问题,男方总是屏蔽和躲闪。但女方并没有发现男方沟通的障碍,反而感受到的是男方对她的不屑,于是隔离越深感情越疏远。

治病须治本,救人先救心。针对双方的关系现状,承办法官开展“定制式”婚姻辅导,以期跨越沟通鸿沟,修复关系弥合感情。婚姻辅导过程中,双方都审视了自己的行为,意识到对方在沟通中受伤,于是都放下了怒与恨,剑拔弩张转而温暖相拥。

法官寄语 婚姻需用心经营

相爱容易相守难。每对相爱的男女在初识时大都你侬我侬,缔结婚约之时亦许下终身承诺,以期一生一世白头偕老,然而随着爱情迈入婚姻的殿堂,一些琐碎和不合会逐渐击垮两人的誓言,经历千辛万苦才修成正果的感情,变得面目全非、千疮百孔,甚至最终走上分崩离析。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需要夫妻双方进入家庭角色、互相理解包容,共同担负起家庭的责任,美满的婚姻更加考验双方的智慧和耐心。婚姻的品质取决于沟通的品质。司法实践中,一些离婚案件的诉讼理由并没有涉及原则性的家庭矛盾,只是因家庭琐事而争吵,争吵后一方不懂沟通、不擅沟通,一方逃避沟通导致情绪累积,积怨过深,矛盾升级,从而伤害、消磨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也影响了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

坪山法院秉持“凡是能解的结,就不要用刀割”柔性司法理念,积极探索引入心理辅导机制,将情感心理干预融入家事纠纷调解,聘任有专业资格的心理辅导师,通过对家庭成员进行心理疏导、缓解负面情绪,引导关注对方心理感受,促进婚姻家庭问题纠纷的解决,从而达到修复夫妻感情、维系父母子女亲情、维护老人儿童合法权益等目的,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更好地守护万家安宁。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18-2020 深圳市坪山区人民法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48093号 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63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