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随着手机端APP移动内控报账功能上线,坪山法院内控报账管理平台正式建成。这是全市两级法院首个正式运行的内控报账管理平台,标志着坪山法院在智慧法院建设中迈出重要一步。 近年来,智慧法院建设全面提速,现代科技与法院工作愈发深度融合,信息时代司法保障管理体系和保障能力现代化的新模式正在逐步形成。坪山法院以信息技术为抓手,通过完善内控体系,以完整的财务数据链为纽带,开启了“全流程、全链条、全方位”的智慧管控。 “制度+科技” 提升内部管理质效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基层法院财务管理工作呈现量大、事多、时效紧、人员少的特征。建设科学合理的内控平台,通过“制度+科技”全方位业务管控,规范资金使用,杜绝违法违规行为;通过数据共享、网上审批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系统自动反馈,风险预警加强监管成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坪山法院不断探索,摒弃“人治理念”,采用“制度+科技”的新模式。用“制度”强化程序意识、制度意识,建立起科学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制度体系;用“科技”实现制度准确落地,把内部控制落实到全流程、全周期,完善财务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高效实现风险防范管控。“制度+科技”全面提升了法院内部管理质效。 2018年初,坪山法院成立以院领导为组长的财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多部门共同参与,全力推进内控平台的开发和投入使用。历经两年多时间,建成财务活动“全流程”实时管理和监督的内控报账管理平台。平台的建设运用第一时间收到实效,坪山法院内控管理的提升得到了市财政局的肯定。 “全流程”内控管理 打造完整数据链 以“流程控制”替代“经验管理”。坪山法院通过再造内控管理流程,理顺管控节点,以完整的财务数据链条,打通管理经脉。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内控平台办理预算、采购、合同、报账、资产、核算、决算等业务,形成集中数据库,另一方面,通过注重资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实现“全流程”财务管控,业务全程留痕,形成完整数据链。 而通过批量数据流转实现审执业务系统和外部支付系统对接,达成“互联网+”和“大数据”下的内、外系统有机结合。 最后,通过智能化账表反馈“全流程”各节点效果及执行情况,强力支撑领导决策,辅助部门预算编制。 创新监督模式 为风险穿上防护衣 让“贯彻落实”的过程与行为处处留痕,将促进司法廉洁和公正,为风险穿上防护衣。 为此,坪山法院根据岗位职责、岗位分工、业务流程等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内控管理体系,将内控管理需求按业务流程及内控规范进行梳理和整合,完成了业务风险矩阵分析。 同时,把相关规章制度、风险控制点及预算支出标准嵌入到标准业务流程中,全过程自动流转,指引工作人员准确办理各项经济业务。对关键流程节点如审批(核)岗采取电子签章、短信验证等科技手段加强风险控制。 此外,还把业务活动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离的内控机制嵌入到实际业务流程中,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系统通过内部控制、行政管理风险监控分析、责任制考核等实现财务风险“全时点、全链条、全节点”自动监控。 简化专业性 实现“全员参与” 简洁才能高效。坪山法院希望实现“全员参与”的财务管理,切实提高法院财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效率。 一方面,将涉及财务的专业问题以格式化、简单化、通俗化的形式进行展示和操作,帮助财务工作者及其他使用者更快、更好的发起、审核、审批及查询经济业务。 另一方面,业务全过程数据均可按需授权共享,即一次录入,后期可抓取、使用和补充,最大程度减少重复工作。 而在优化全业务流程后,实现进度实时查看,业务自动流转和事项主动提示,指引工作人员准确快速填报,并以分级授权自动分拨呈批的方式,送转归口部门负责人及分管领导,实现业务审批智能化、业务过程无纸化、工作成果透明化,从而大大提升整体工作效率。 利用信息化手段,坪山法院实现了司法保障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便捷化,为构建“权责明晰、统管科学、保障有力、监督有效”的新型司法保障运行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