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工作者是未成年人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让我们携手筑牢安全屏障,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清朗的法治阳光下,走向安全而光明的未来。”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新的学年如期而至。为提高辖区学校依法治校水平,8月26日上午,坪山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作洲受邀走进坪山实验学校,为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带来主题为“筑牢法治防线 校准青春航向——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新学年第一堂法治课。 “校园不是‘法外之地’,未成年人行为有法律边界。”上午10时30分,报告厅内座无虚席。王作洲以一个热点案例开篇,瞬间抓住了在场参训人员的注意力。随后,他概述了我国针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构建的多层次法律法规体系,重点介绍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涉未成年人法条变化,指出这些法条修订的核心在于实现从未成年人“免责保护”向“责任教育”的理念转变,构建“惩戒与教育并重、保护与引导同行”的法治框架。 “未成年人的负面行为问题具有渐进性特点,从轻微不良行为到严重犯罪,往往存在一条可辨识的演变路径。”王作洲选取3起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警示案例,通过案情再现、法律分析和判决结果解读,帮助参训人员厘清未成年人“不良行为”“违法行为”“犯罪行为”等负面行为问题。他指出,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环境,需清晰界定不同行为的性质、法律边界及自身责任,才能有效履行教育管理职责。 “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着识别早期风险、搭建救助桥梁、传递法治精神、导正孩子航向的重任。”王作洲还深度剖析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诱因,并就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从学校工作的角度提出强化法治教育、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预防机制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同时,针对未成年人被侵害的预防与处置,提出“人防+技防”“教育+法治”“家校+司法”“数据+心理”等策略,并呼吁大家运用法治思维处理师生关系、家校关系,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全力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以前总觉得依法治校就是不体罚学生,今天才明白,从早期干预不良行为到建立心理疏导机制,都是法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讲座结束后,一位小学校长的课后感慨,道出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这场开学前的法治“及时雨”,正悄然为辖区校园播撒下知法守法的种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 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场讲座让我们深刻认识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不是一家单位的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形成合力。下一步,我们将联合法院深化‘法治副校长’工作机制,把司法智慧转化为治校良方,让每所学校都成为孩子们安全成长的港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以法育人,润物无声。此次法治课以校(园)长为受众,不仅增强了教师队伍的法治观念,也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下一步,坪山法院将持续优化法治教育内容与形式,加强与学校的协作配合,持续深化法治进校园工作,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更加广阔的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