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效化解各类商事纠纷,到主动提供精准的法律服务……近年来,坪山区法院厚植营商环境“法治沃土”,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一路保驾护航。 全链精耕,案件办理“速度更快” “从立案到回款仅用2个月,这样的速度让我们切实体会到坪山对企业发展的重视”。去年年初,某公司与客户产生买卖合同纠纷,对方拖欠货款拒不支付。考虑到急需回款周转,该公司向坪山区法院提起诉讼。当天下午,企业就收到了立案成功的短信通知。立案后,法官了解到案件情况,建议企业适用小额诉讼程序,表示“小额诉讼一审终审,审限短、效率高,特别适合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欠款纠纷。”庭审阶段,法官高效组织质证、精准发问,整个过程不到1小时内便结束了。判决作出后,对方企业仍拖延履行。企业申请强制执行后,执行法官启动“快执”机制,很快就冻结了对方的银行账户,不久便将全部货款执行到位。  近年来,坪山区法院立足辖区产业特点,聚焦市场主体司法需求痛点,逐步构建起从前端便捷诉讼到中端高效审判、末端“雷霆执行”的全链条服务机制,实现涉企案件审理全面提速。 立案阶段,便捷诉讼降低企业涉诉之“烦”。准确把握民营企业的诉讼需求,构建“1个诉讼服务中心+2个派出法庭+8个诉讼服务站”的诉讼服务体系,打造“十分钟诉讼服务圈”,形成了以电子诉讼服务为核心,贯通大厅、热线、移动端服务全流程的诉讼新模式,实现涉企纠纷当日审核、一次性告知、全程调解。 审判阶段,高效审理破解企业涉诉之“难”。打造审判团队,优选法官深耕知识产权、金融审判等领域。打通涉企绿色通道,深化“诉前调解—速裁—精审”涉企案件办理体系建设,扩大对民商事案件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将占比较大的简单案件剥离,进一步完善“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的分层处理模式,让案件快起来、企业活起来。 执行阶段,雷霆执行打通权益兑现之“堵”。“力度+温度”刚柔并济,因案施策审慎使用查封扣押、冻结划扣等强制措施以及“活封活扣”“放水养鱼”等措施,打通给付执行案款的“最后一公里”。 多方协作,实质解纷“力度更足” “经过多轮谈判和协商,在法院的见证下,我们最终与合作商达成了和解协议,不仅解决了此次纠纷,还就未来的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达成了新的合作意向,之前的矛盾也逐渐烟消云散。”一企业负责人表示。 去年年底,某公司与一家合作商产生了严重分歧,矛盾逐渐升级,最终对簿公堂。作为原告,为防止合作商转移资产,保障自身权益,该公司向法院申请了财产保全。法院迅速响应,立案后第一时间研判处置。法官发现,合作商虽因资金周转困难导致付款延迟,但并非恶意违约,且仍有继续经营和履行合同的意愿与能力。若直接冻结其关键账户或查封核心资产,可能会使其陷入绝境,不仅无法解决当前纠纷,还可能引发更多连锁反应。基于此,法官提出了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案——以保促调。一方面,对合作商部分非关键资产进行“活封”,允许其在法院监管下继续使用这些资产进行工资支付、生产经营,维持企业的基本运转;另一方面,采取背靠背等调解法,对双方进行耐心释法说理,详细分析了当前市场环境下企业面临的共性困难,引导双方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近年来,坪山区法院依托诉调对接机制,强化与行政机关、行业调解组织、社会组织等衔接,通过灵活采用以保促调、面对面座谈等多种方式,在平衡法、理、情的基础上,推动存在调解可能的涉企案件优先以调解结案。 发挥“法院+行业”协力。积极引入深圳市小微企业发展促进会、坪山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会等行业调解力量,建立涉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合作机制,聘请各行业资深从业人员为特邀商事调解员,引导企业自愿选择成本较低、方便快捷的非诉渠道解决纠纷。 借助“司法+行政”智力。联合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坪山监管局,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促进民营企业经济纠纷、知识产权纠纷等类型化纠纷多元化解。联合金融行业主管部门、司法行政部门等搭建集中化解纠纷平台,推动建立“商圈”、“园区”、街道、行业、主管部门分级调解组织体系,集中化解买卖合同、信用卡纠纷等。 汇聚“法院+社会”合力。将“无讼园区”创建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依托龙田街道“人大代表之家”,与坪山区工商联探索开展直联工作,凝聚“法官+人大代表”“法院+工商联”等多元解纷合力,实现产业纠纷化解工作共建共治、共商共调。 柔性司法,法治关怀“温度更暖” “法院秉持人性化司法及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使我们不致因诉讼陷入无法经营的险境。”某企业负责人说。近年来,坪山法院持续深化涉企案件“柔性执行”机制,通过执行和解、分期履行、信用修复等举措,助力企业破困局、稳经营,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执前活封,让资产“活”起来。充分考量财产保全措施的合法性、适当性、必要性,严格诉前、诉中财产保全审查标准,做到“该保才保”“应保尽保”。对生产设备、原材料等与企业生产经营息息相关的生产资料采取“活查封”,依法允许保全财产置换,最大限度减少保全行为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风险。 执中和解,让企业“转”起来。着力促进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用好用足执行和解机制,推动案件办理模式从“被动强制执行”向“主动履行+督促和解”转变,实现双赢。 执后修复,让民心“暖”起来。精准区分“失信”与“失能”,对诚实但不幸的企业积极运用失信惩戒宽限期、单次解禁等制度,对于履行法律义务的企业及时进行信用修复。 深圳某混凝土公司拖欠深圳某建材公司货款1362万余元,引发买卖合同纠纷。诉讼过程中,建材公司向坪山区法院申请诉中财产保全,坪山区法院依法分别冻结了混凝土公司多个银行账户。 银行账户冻结后,混凝土公司经营陷入困境,向法院请求解封账户。财产保全团队审查后发现,被冻结账户,确如混凝土公司所说是关乎公司经营的重要账户。考虑到基本账户对企业的重要性,第二天法官便立即组织双方调解,并促成一致意见,由混凝土公司分8期支付全部货款。协议签订后,建材公司当即向坪山区法院递交解除保全申请书。财产保全团队加快办案速度,当天便出具《解除冻结存款通知书》。 最终,混凝土公司在解封当日即主动履行了第一期涉案债务,同时也得以恢复生产经营和资金正常运转。至此,这起诉讼标的额高达千万余元的纠纷,从诉中保全,到庭前调解,再到促成积极履行,仅耗时1个月,便得以高效、便捷、和谐化解。解除经营危机后,混凝土公司送来锦旗表达感谢。“通过这个案件,我们对坪山法治化营商环境充满了信心,也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混凝土公司负责人说。 上门问需,惠企服务“准度更精” 在如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司法保障对于企业的稳健前行愈发关键。一直以来,坪山区法院主动走进园区、企业,开展了一系列扎实且富有成效的司法助企工作,为企业带来一场场“司法及时雨”。 开展上门“法治体检”活动。法官们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详细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当前的发展状况以及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点。在实地走访后,常态化组织开展法治宣传讲座。近期,坪山区法院成功举办了“新规解惑 案例赋能”“合法用工 和谐共赢”两期坪山法治助企行讲座。  坪山区法院面向企业编撰赠送《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手册》《生物医药产业常见法律风险防范手册》《劳动争议案例汇编》等法律风险防范指引,推送典型案例,明确裁判规则,指引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及时识别风险、化解风险、预防风险,以法治力量助力企业疏堵点解痛点,稳预期强信心促发展。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坪山区法院成立了司法助企工作室,公开发布“司法助企二维码”,实行企业扫码提交司法需求,法院分门别类分拨、督办、答复涉企需求,形成企业诉求快速响应机制。
|